内容简介
在抗战期间,上海社会崇尚华丽糜费,骄逸奢侈成风。聂云台老居士有感而作,于1942、1943年间编撰成《保富法》一书,在上海《申报》上连载,激荡时人之心,数日之间,便收到助学献金四十七余万银元,一时传为佳话。
作为曾国藩的外孙,聂云台居士一生亲眼目睹诸多显赫世家的兴衰沉浮。太平天国以后,湘军的一些肱骨名臣、爆发户、中兴时期北京和上海滩的一些富贵人家,家道纷纷败落,聚敛财富不积厚德之家富不过三代,以及居士对照自家沉浮,深有感触。遂将自己个人一生所接触的、亲眼所看见的,融合历史的经验教训,向人们证明了一种天理循环、因果报应的道理,并以自己的七世祖乐山公的善积福缘而庇荫后人为佐证。指出其人之居心以及对财物的取舍,与后代子孙的昌达有莫大的关系。为善加福于人,自己自然得其福,后代子孙亦可昌隆繁茂;若广肆聚敛,掠夺不义之财,为恶加害于人,自己自然得其祸,子孙后者也将受到贻害而衰微。
另一方面,在书中,聂云台居士用佛学的观点来说明怎样才能得到财富和保住财富。世人皆想发财,却不懂得如何如理合法地谋得财富,以及怎样合理使用财富。居士由佛入世,阐精述要,告诫世人,获得了财富,不能仅仅只是为了个人享用,而应该懂得回馈社会,用一部分财富来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好事。
作为曾国藩的外孙,聂云台居士一生亲眼目睹诸多显赫世家的兴衰沉浮。太平天国以后,湘军的一些肱骨名臣、爆发户、中兴时期北京和上海滩的一些富贵人家,家道纷纷败落,聚敛财富不积厚德之家富不过三代,以及居士对照自家沉浮,深有感触。遂将自己个人一生所接触的、亲眼所看见的,融合历史的经验教训,向人们证明了一种天理循环、因果报应的道理,并以自己的七世祖乐山公的善积福缘而庇荫后人为佐证。指出其人之居心以及对财物的取舍,与后代子孙的昌达有莫大的关系。为善加福于人,自己自然得其福,后代子孙亦可昌隆繁茂;若广肆聚敛,掠夺不义之财,为恶加害于人,自己自然得其祸,子孙后者也将受到贻害而衰微。
另一方面,在书中,聂云台居士用佛学的观点来说明怎样才能得到财富和保住财富。世人皆想发财,却不懂得如何如理合法地谋得财富,以及怎样合理使用财富。居士由佛入世,阐精述要,告诫世人,获得了财富,不能仅仅只是为了个人享用,而应该懂得回馈社会,用一部分财富来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好事。